7月18日,《2006年度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行業競爭力分析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這一白皮書比較系統、準確地把握了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勢態,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白皮書由北京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與IDC(國際數據公司)在連續三年對中關村地區的電子產品貿易行業調研的基礎上聯合完成的。
根據IDC統計,中關村地區2005年電子產品銷售總額達到413.2億元人民幣,貿易總額達到1053.6億元人民幣,相比2004年分別增長了20.5%和19.1%。在26小類產品中,臺式機的銷售額排第一位,占中關村銷售總額的比例為8.4%,但增長比例不大,僅有4.8%;筆記本電腦占中關村銷售總額比例達到了8.3%處于第二位,增長比例高達36.5%,但比較去年60.3%的增長率,增速明顯放緩;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MP3、MP4在2005均呈爆發式增長,增長比例在61%到212%之間;這說明,娛樂性產品已經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中關村IT賣場在2005年的電子產品銷售總額達到131.014億元人民幣(其中按照統計局的口徑,社會商品零售額93.8億元人民幣),貿易總額達到274.413億元人民幣,相比2004年分別增長了9.5%和17.4%。
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行業白皮書從2003年至今已連續發布了三期,以準確的數據和嚴密的分析,得到廣大廠商、渠道商、經銷商、IT賣場、政府機構、研究機構以及消費者的信賴,從而對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狀況,有更準確地把握。
會上,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會長魯瑞清先生,對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行業的情況作了進一步的分析。魯瑞清指出,中關村IT賣場面臨著巨大的競爭,一是大型家電賣場搶占電子產品市場,二是網上銷售對傳統銷售形式形成巨大沖擊。面對這一情況,政府、行業組織、企業應該聯手,而作為賣場應該承擔第一責任人的義務,規范行業競爭,建立誠信機制,營造出更好的購物環境。賣場還要不斷進行商業革命才能提升持續增長。這也是發布白皮書的重要目的之一。魯會長還透露,由于電子賣場內延式發展已經趨于飽和,今后一段時間,主要進行外延式發展,進行連鎖經營,開拓二級市場,賣場也更趨向于零售化、本地化發展。
與會專家還指出,國內的IT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同時產出的有效專利數非常少,自主創新還有待提高。在面對品牌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的今天,電子行業的競爭,應從品牌競爭向營銷服務競爭過渡。對終端消費行為的變化、顧客購買的偏好,進而對某一群體和地區的變化我們都需要做更深入和細致的研究。白皮書的發布,對研究和規范行業行為,都起到良好的促進和指向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