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成功合龍,標志著福廈高鐵關鍵控制性節點順利打通,為工程如期建成通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1月14日 中國鐵路)
在未來,福廈高鐵建成通車后,從福州到廈門的運行時間將從現在的3個半小時縮短至不到1個小時,與此同時,包括廈門以及附近的漳泉地區也會從此進入半小時交通圈,這將為該地區的發展注入全新動力,其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限量。而作為福建“中心位置”的福州以及周邊地區,也會因為高鐵的建成通車從此邁入高鐵新時代,這對福州地區來說,不啻為加安裝上了全新的“發展動力”。
福建省作為我國東南重要省份,長期以來由于地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讓包括鐵路在內的重大交通基礎建設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在福州與廈門之間的陸路溝通與聯系更是存在著諸多困難,原有的交通運輸體系已經遠遠跟不上該地區的發展速度與規劃。于是,當高鐵規劃建設之初,包括福州、漳州、泉州以及廈門等地的人民群眾就對此抱有強烈期待。未來,高鐵建成通車后,福建沿海地區將會迎來大發展時代,同時,包括泉州港、廈門港等諸多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發展前景的港口會大大的增加其競爭力,為未來該地區的發展更添新動力。
不僅如此,作為沿海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廈高鐵還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任務與功能。從我國中長期鐵路規劃圖上看,鐵路線從北方的青島啟始,沿著漫長的山東半島海岸線一直通達江蘇、浙江以及福建、兩廣等多個省市,這是一條全世界最長同時也是規模最宏大的沿海高鐵。這條長長的高鐵線將我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幾大經濟中心地區連接在一起,讓環渤海、長三角以及大灣區有了“手牽手”的可能。在未來,如果沿海高鐵全部建成通車,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將會形成一個大大的“C”字形交通圈,這將為廣袤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為強大的動力。
同時,福廈高鐵在我國在沿海高鐵的建設成就、經驗以及技術的突破與累積同樣也是不可小覷的。從平原到高山,從高原到荒漠、凍土,從高海拔到沿海地區,我國高鐵發展的技術會完成一次次跨越與自我革新,為中國高鐵進入更高階段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加無窮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