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趙主任介紹,“統一建設”有三層含義:首先是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整合設備、整合技術、整合數據把數據中心建成統一的平臺,為各項社會保障業務服務。趙錫銘說,除青海、寧夏、黑龍江、貴州、云南等少數參保人員較少的省份實行全省“數據大集中”或部分地市合并“數據大集中”外,大多數地級市都要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因為勞動和社保業務的經辦主要在地級市。其次是統一軟件。經驗證明,僅統一信息系統標準最后仍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和全國聯網;對于社保這樣的大系統,只有統一應用軟件,才能實現信息共享和聯網。只有逐步把系統整合到勞動99和社保核心平臺這兩個統一軟件上來,才能真正做到規范流程、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第三是抓好公共服務系統建設,為勞動保障部門的工作服務,為社會服務。
從網絡中心到信息中心
為了推進建設統一的數據中心,2005年5月9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專門下發《關于做好勞動保障數據中心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按照金保工程“完整、正確、統一、及時、安全”的建設要求,加快建設統一的勞動保障數據中心,并詳細規定了數據中心的功能、建設要求等。與此同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還啟動了“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設,在全國102個城市進行試點,希望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社保信息化。
經過一年的努力,截至今年4月全國已有近180個地級以上城市完成了數據中心機房建設,其中大約20個實現了生產區的物理集中;其余的180多個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之中,預計年底前會有較大的進展。目前,全國已有15個省區市完成了省級數據中心與所轄全部地市的聯網,勞動保障系統網絡已覆蓋到全部省級勞動保障部門、近70%的地級以上城市,網絡已經連接到大約65%的經辦機構,有條件的地區還將網絡延伸到街道、社區,可以說部-省-市三級網絡架構已基本形成。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出,數據中心的建設要做到“設備集中、技術集中和數據集中”,目標是實現“同人同城同庫”。設備集中和技術集中相對容易,數據集中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個人在同一個城市,他的基礎數據應該是唯一的,比如說張三,這邊是高中畢業,投保五年了;那邊就叫張六,學歷、投保年限也寫錯了。為了做到數據的準確、唯一,各地在數據整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金保工程建設期間,局調動了各經辦機構業務人員,用6000多個工作日,集中對全市管理的社保數據進行了檢查、核對、整理。為加快數據中心建設,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華福周今年4月在部分省市金保工程建設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各地一要狠抓數據中心建設,要建成足夠面積的數據中心機房,確保機房符合國家有關建設標準,實現設備、技術和數據等資源的集中管理;二要下大力氣抓好數據整理工作,從業務經辦入手,從源頭上將數據補齊、記實。
趙錫銘說,目前數據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轉變職能,從網絡的管理中心(網絡中心)逐步過渡到數據的集散中心(數據中心),最后成為決策的支持中心(信息中心)?!熬W絡中心實際上是一個硬件的概念,數據中心是加上應用的概念,下一步設想是逐步真正向信息中心過渡。雖然我們的名字叫信息中心,但應該說跟信息中心本身的內在要求、地位、作用和發揮的效能還有差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