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這家 IT 外包公司收入下降 6.2%,并繼續從去年就開始的裁員
重點:
- 2024 年上半年,中國軟件國際收入和利潤雙雙下降,原因是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它的客戶控制支出
- 集團與華為的深度綁定戰略保持了業務的穩定,但也造成了過度依賴的風險
作者 陳竹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且沒有快速復蘇的跡象,企業紛紛減少 IT 支出,這給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帶來了挑戰。
在中軟國際有限公司 (0354.HK) 的最新財報中,這股寒流以收入和利潤不斷萎縮的形式令人不寒而栗。中國軟件國際是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 IT 外包公司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 21 世紀初。今年早些時候,公司曾登上新聞頭條,因為它在最新年報中透露 2023 年裁員超過 1.2 萬人。
上周發布的 2024 年上半年中期報告顯示,促使公司必須大幅裁員的挑戰仍在繼續,并導致裁員人數進一步增加。中期報告顯示,截至 6 月底,中國軟件國際的員工人數為 69,898 人。雖然與 2023 年底的規模相近,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4%,而和公司 2021 年底員工人數最多的時候比,更是大幅減少了 24%。
中國軟件國際成立于 2000 年,是中國科技行業轉型時期最早出現的 IT 服務公司之一。公司成立時,正值中國企業剛剛開始廣泛采用此類技術,因為經濟迅速增長,制造商和其他公司都在尋求提高效率。
中國軟件國際通過提供一系列外包 IT 服務,包括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 IT 咨詢,實現了自身的快速增長。這種增長得到了旨在發展國內 IT 生態系統的政府政策的扶持,出臺這些政策的部分原因是擔心過度依賴西方技術,以及相關的國家安全風險。
中國軟件國際于 2003 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此后多年以兩位數的收入增長,令投資者驚嘆不已。但這種勢頭最終在去年陷入停滯并出現逆轉,收入下降了 14.4%。下降歸因于幾個因素,包括企業 IT 支出放緩和疫情的持續影響。
中國軟件國際的最新財報顯示,其挑戰持續到了今年上半年,因中國經濟放緩超過疫情的影響,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 6.2% 至 79 億元,利潤同比下降 18.6% 至 2.86 億元。
與華為深度綁定
在許多方面,中國軟件國際的命運與華為的命運緊密相連,后者是中國歷史最長的科技巨頭之一,目前正努力從美國制裁的影響中恢復過來。中國軟件國際在 2023 年的年報中,明確提出了與華為深度綁定的策略,報告引用董事會主席的信說,公司 “將與華為在產業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帶頭作用捆綁在一起”。
在去年的一次公司活動中,董事會主席陳宇紅進一步強調了這一立場,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追隨華為,毫不動搖地聚焦華為。” 他特別指出,需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當華為的收入達到 1 萬億(元)時,我們會在哪里?”
公司在 2019 年前后加大了對華為的押注,當時因美國的制裁而被迫退出全球舞臺后,這家科技巨頭正將重點轉移到國內市場。制裁限制了華為獲得先進微芯片的能力,給華為的硬件業務帶來了重大打擊,導致華為越來越多地轉向軟件和其他服務。
根據雙方的合作,中國軟件國際向華為提供 IT 外包服務,為這家科技巨頭的各項業務提供支持,包括軟件開發、云計算和服務器運營。一個值得注意的合作領域是華為的云計算業務。目前,中國軟件國際為華為的云客戶提供 ERP 等各種基于云的軟件服務,幫助華為超越單純提供云基礎設施服務的傳統角色。
中國軟件國際與華為的深度合作正穩定它的業務,并成為其運營的支柱。雖然中國軟件國際從未披露其收入中有多少來自華為,但中信證券的一份報告估計,這家科技巨頭在 2020 年占到了中國軟件國際收入的一半以上。雖然沒有更新的數據,但這一比例不太可能大幅下降,甚至有可能更高。
事后看來,公司押注華為似乎是一個明智的舉動。華為向軟件的轉型相當成功,幫助公司從美國的制裁中恢復過來。華為的云部門就是一個例證,它在中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根據國際數據公司 (IDC) 的數據,2023 年下半年,它成為中國第二大云服務提供商,占有 13.5% 的市場份額,是 2019 年一季度 5.2% 份額的一倍多。
在中國整體 IT 支出放緩的背景下,華為的崛起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中國軟件國際將自己的命運與華為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決定,也讓它有機會參與中國以本土替代技術取代外國技術的努力。這與中國政府打造自己的技術生態系統的努力是一致,華為已成為該生態系統的關鍵參與者。
不過,拿全部身家與一家公司拴在一起,風險也是顯而易見。首先,中國軟件國際只是華為的幾個合作伙伴之一。其他合作伙伴還包括軟通動力 (301236.SZ) 和科銳國際等。中國軟件國際與華為如此緊密地捆綁在一起,意味著它違反了做生意的一條基本原則,即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客戶。
投資者似乎清楚這種風險,并沒有對此感到太過興奮。中國軟件國際目前的股價只有 3.50 港元,遠低于它在 2021 年 8 月創下的 16 港元峰值。
這使得公司的市銷率 (P/S) 相對較低,為 0.53 倍,遠低于明源云 (0909.HK) 的 1.86 倍和金蝶國際 (0268.HK) 的 3.14 倍,這兩家公司都是云軟件銷售商。除了對其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的擔憂外,中國軟件國際的低估值也可能反映了投資者對擁有自主產品和服務的公司的偏好,而不是像中國軟件國際這樣單純提供 IT 外包服務的公司。
為了彌補這一差距,中國軟件國際表示,它打算在未來加大推出更多自助產品和服務的力度。不過,盡管這一戰略已宣布了一段時間,但尚未取得重大成果。根據其最新財報,今年上半年 IT 外包仍占其總收入的 80%。
盡管存在風險,但它與華為緊密結盟的戰略仍可能吸引一些投資者,因為這使得該公司有可能從中國實現技術自力更生的努力中受益,且華為正在經歷自身的復興。然而,中國軟件國際需要謹慎地平衡這種伙伴關系,和同時進行的多元化努力,以確保其自身的可持續性和長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