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兩化融合”工作取得新成效
來源:上海市經信委 發布日期:2016-02-05
上海推進“兩化融合”工作取得新成效。2015年,上海兩化融合圍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四新”經濟培育發展,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契機,基本形成了由人才、標準、研究等基礎性工作,企業信息化應用深化與集成、智慧園區和服務平臺建設、重點領域信息化等提升性工作,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智能制造等創新性工作,以及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安全等保障性工作組成的“3×3+2”的工作推進模式,在工信部組織開展的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中,上海連續多年位居前茅。
加強能力建設,夯實兩化融合發展基礎
大力推進企業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設。上海CIO聯盟正式成立,成為中國CIO聯盟成立后的第一個地方性組織。相繼開展優秀CIO、產品評選和培訓工程等,由聯盟推薦的22名候選人中,有14位當選為全國優秀CIO,6位當選為全國百佳CIO。全面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本市首批8家貫標試點通過達標評定,2015年新增試點企業29家,由市經信委牽頭協調、48家試點企業、3家服務機構、1家評定機構和多家全國或地方性服務機構多方參與和協同推進的工作推進格局日益健全。夯實兩化融合綜合支撐體系。依托4個研究中心和10個重點實驗室,編印兩化融合發展報告,發布發展水平指數,比上年增加1.84,較2010年提高近12分;依托上海社會科學院啟動《上海市兩化融合“十三五”規劃》編制等。
深化重點工作,促進上海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企業信息化應用深化與集成。聚焦汽車、鋼鐵等重點產業,支持傳統企業開展新技術新模式創新、產業服務公共平臺建設和信息化系統集成應用。如上汽集團通過數據云平臺既實現企業內部不同系統不同格式數據的打通與集成,又實現與其他汽車生產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數據交換,在改造生產體系方面,已經實現同一工廠制造六個平臺,生產三十不同車型。推動智慧園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引入“園區服務云”或行業性公共服務平臺,完成三批共30家智慧園區試點單位認定。如浦東軟件園的“浦軟匯智云”,依托園區云平臺和資源服務,幫助小微型初創企業無需IT投入,就可以實施創業。推進安全、節能等重點領域兩化融合。以能源、石化等行業為重點,加快節能減排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如遠景能源通過打造能源互聯網平臺,實現能源供應、供需匹配等智慧能源管理云服務,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能源資產管理服務企業。
強化融合創新,激發兩化融合發展動力
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東方航空等3家企業成為工信部創新試點企業。推進“工業云”創新服務,持續支持重點“工業云”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和發展環境優化。發展工業電子商務,寶山區被認定為全國首家“中國產業互聯網創新實踐區”及全國六家“工業電子商務區域試點”之一。工業大數據方面,圍繞“智能化生產”、“平臺化服務”等方向,支持引導一批工業大數據重點示范項目。如中國商飛基于總裝制造管理運營中心的現有數據,建立適合我國航空制造業發展的研制數據分析平臺,通過對海量數據有針對性的分析,提升飛機研制能力。智能制造方面,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加強智能制造生產模式培育。上海國際汽車城的智能網聯汽車等3個項目入選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
與此同時,大力優化信息化發展環境,提升兩化融合保障水平。通過加大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和加強重點領域工控安全,開展重點行業工控系統安全加固示范工程,推動工控系統信息安全監測預警、監測評估等技術服務平臺及支撐能力建設,強化重點領域信息安全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