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IT行業人才缺口巨大,另一邊卻是許多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無法找到工作。計算機專業人才在經歷了多年來的供不應求后,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考驗。
據北大青鳥成都培訓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計算機、網絡類人才一直炙手可熱,以至四川許多的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但2001年以后,全球各地IT行業都不景氣,而內地不少IT、網絡企業用人標準也越來越高。成都幾家IT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成都地區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只有50%左右”,尤其不少大專層次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業內人士透露,雖然川內不少名校的計算機專業的就業率依然達到90%以上,“但薪酬水平卻大幅下降,平均月薪從2500元以上降至1000元——2000元左右”,而不少非重點高校、大專層次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甚至不到40%”。
今年高考錄取形勢不容樂觀,但這卻并不意味著落榜的考生再沒有成才機會了,其實,關鍵還看你怎么選擇。今年高考只考了200多分的成都學生張偉(化名)得知分數之后,就開始盤算自己未來的打算。后來,張偉的媽媽咨詢了許多職業技能學校和三本、專科學校,最終決定參加IT培訓。而事實上,面對今年眾多還未及時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和高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成都各IT培訓機構也紛紛“動作”起來,開設了各類實用型、實操型的培訓課程,以吸引上述人群。他們希望通過專業、系統的IT短期培訓,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是中低學歷者得以順利地進入IT行業。
目前,成都IT市場需求偏重于操作技能、實用型的軟件開發人才和“軟件藍領”,這種人才最受企業的歡迎。“在IT企業里,大量的工程化技術人才并不需要‘學歷高消費’。”某培訓機構的經理向記者表示。
朗沃教育機構林老師表示,對于高中生來說,的確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計算機基礎很差,但IT培訓機構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已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首先讓學員學習基礎的程序開發語言、數據庫、軟件工程等,然后再循序漸進、分階段地進行提升,使學員逐漸能夠進行中小型局域網、大型網絡的應用開發,從而讓學員建立一個軟件開發人員所需要具備的完整的知識架構和體系。一般來說,一名高中起點的學生,通常一年內就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程序員,進而躋身職業的軟件工程師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