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產生的初衷就是為業務服務,而SOA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業務的敏捷性,使IT服務隨需應變。SOA能夠“盤活”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也能夠“盤活”企業的IT資產。
多年來,SOA一直是“值得關注的技術”之一,雖然它目前仍然處于普及階段,但由于意識到SOA 巨大的商業價值,IBM、甲骨文、BEA、微軟等中間件巨頭開始傾力造市,這其中,一些更為具體的新的應用也逐漸呈現出來。
Gartner分析家預計:業務流程管理(BPM)將成為SOA實施的驅動者。并建議SOA架構師和開發人員開始采用“流程模擬,開發一個流程架構”。流程架構包括:識別用戶界面與合作者界面,實現商業目標的關鍵流程以及通過BPM 和SOA優化程序的整體聚焦。
眾所周知,IT產生的初衷就是為業務服務。在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方面,它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人力資源管理、采購、報銷、制造、供應鏈管理等。
甲骨文公司大中華區SOA技術推廣經理周有衡表示,SOA不僅“盤活”了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也“盤活了”企業的IT資產。比如:當企業試圖提升自己業務流程的時候,他們不必購買新的IT系統為這些流程服務,SOA能夠在現有應用系統上進行業務流程的更改和管理,所以無需投資新的IT應用系統。
甲骨文目前有Oracle業務流程分析套件和Oracle SOA套件,用戶可以套件流程的角度來清晰化SOA和BPM的融合,業務流程分析套件模仿并分析業務流程的業務需求,同時生成業務需求及業務流程的藍圖模型。并傳遞給SOA套件,以便開發、部署和執行。
SOA套件則使用各種工具,把業務流程與人力和系統資源集成在一起;實施業務流程并定義與流程相關的業務規則;對流程進行管控。
從BPM的IT需求與SOA技術角度上看,BPM與SOA的融合也具有先天優勢。BPM的范圍覆蓋了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這個特點正與SOA的松散耦合特點相吻合。企業BPM系統的實施往往從最簡單的開始,逐漸提升為復雜的BPM系統。而SOA模塊化的特性正好吻合了此特性。
很多CIO對于企業的系統運維管理頗為頭疼,最典型的莫過于系統復雜,管理難以實現。比如,企業大部分IT投資用于維持現有的IT服務水平,用于開發新應用的成本僅占一小部分;其次,企業需要不斷地更換基礎設施,卻無暇顧及隨之而給IT系統帶來的影響;企業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復雜,改善、管理和整合IT服務以及業務已經變得更加艱難。
今年3月,IBM推出了服務管理的新理念,一再強調要站在業務的角度來管理IT。當時,IBM相關方面的負責人就表示,企業需要一整套的方法來規范現有的服務管理,以加速重復流程的模塊化和管理的自動化。
進入4月,神州數碼國信副總經理兼新業務部總經理沈偉又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說,用戶實施系統管理,就必須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是否真正了解了自己的IT基礎架構到底發生了什么,二是IT到底對用戶的業務意味著什么。
另外一點,則是業務跟IT基礎環境到底有什么樣的相關性,如何為用戶的業務人員提供可視化的儀表盤。并通過這個儀表盤很快地把業務目標,以及IT的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
據了解,和國外SOA巨頭角度有所不同的是,神州數碼主要將SOA應用在IT運維管理領域。解決客戶在整個運維期,保障系統的穩定,如Brisk BVM 5.0基于SOA技術平臺,提供集中化的監控,讓信息主管人員全面了解系統的運行狀態。
2006年,國內運維管理軟件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1億美元,而且整個市場仍然以25%的增長速度在增加,其中包括HP、IBM、CA占據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60%。另外的40%則為國內軟件企業所占據,包括神州泰岳、神州數碼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