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競爭激烈、變化越來越快的全球化商業環境中,傳統企業觀受到嚴重挑戰,如何靈活快速適應變化、創新求變,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在業務敏捷性的實踐中,SOA正成長為IT促進業務提高的轉移范式,從設計原則、架構范式以及技術、標準和產品中實踐著它面向服務架構的偉大使命。
業務敏捷性向業務與IT兩個世界發起挑戰
事實上,許多企業都無法實現“業務敏捷”。他們的工作人員各自行動,計算機系統又相互隔離,不能協同工作:一方面是由IT部門負責的信息系統是,另外一方面則是調整IT系統所需要必要時間和成本。受這二者的制約,企業變化要么時機已逝,要么得不償失。因此,業務方作為利潤中心,總是抱怨IT每年都要花很多錢,不僅不能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也不能幫助建立戰略性的競爭優勢。而IT方作為成本中心,往往怨恨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資金不夠、加班加點。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
到底應如何看待IT與業務之間的關系?
首先,業務活動是由業務人員和信息系統共同完成的,業務人員執行人工活動,比如拜訪客戶、輸入訂單和客戶資料、做出商務決策等等,而信息系統執行各種自動化活動,包括商業邏輯、業務規則、管理業務數據,提供界面連接人員和信息系統。所以IT是業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業務方決定人工活動和自動化活動的需求,管理人工活動,但是他們往往不具備必要的技術能力來建立、維護和運營那些支持自動化活動的信息系統,這些工作被委托給自己的IT部門或者外包。所以IT要服務于企業戰略,為業務建立競爭優勢,幫助業務快速應變和創新求變。
可見,業務敏捷性首先需要的是一個靈活的業務模式(Business Model),業務自身不靈活,想改變卻心有余而力不足,IT 再能干也是干著急。其次,需要IT的敏捷性,也就是說一個當業務改變的時候,那些自動化活動說變就變,隨業務的變化而變化,花的時間少,花的人力物力也少。這種IT的靈活性,對IT的所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從架構、方法論、技術、產品,到過程、成熟度和管控。最后,還需要IT與 業務這對“冤家”之間的有效溝通與親密合作。
這很不容易,業務與IT來自兩個不同的世界,看世界的方式不同,所使用的“語言”也不同。大多數時候,業務不愿意花足夠的時間在 IT 上,反過來,IT也不愿意花足夠的時間去理解業務。他們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技術上,有時候甚至為技術而技術,忘了IT是為業務和戰略服務的。 因此,業務敏捷性同時向業務和IT兩個世界發起挑戰,溝通和協調成為必然。
SOA暢行業務與IT兩個世界
業務架構描述業務世界:從業務領域、業務組件、業務對象,到業務服務、業務流程、業務規則……IT架構描述IT世界:從應用、數據、集成、安全、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到IT運營,全面覆蓋……兩個“世界”共同服務于企業,而如何實現兩個世界協作則成為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
SOA正是溝通兩個“世界”使命的承擔者,它提出了架構管控的概念,從角色、活動、職責,到協作、審批和監管的框架,保證有一個游戲規則來讓這些東西真正地服務于企業的戰略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