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成本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軟件外包服務市場,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對軟件外包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中國的軟件外包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大。
軟件外包概念外包是指企業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業務和提高競爭力而將自己的部分業務委托給外部企業的一種商業行為。大部分外包業務屬于離岸外包,即將業務委托給外國企業的外包方式。軟件外包屬于軟件出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指接包方提供相應的軟件服務來滿足發包方的軟件外包或業務流程外包的需求,主要包含企業應用軟件設計與開發、應用軟件系統集成、測試與維護,以及應用系統的數據服務等。
從提供外包的內容看,大量的外包業務主要圍繞著遠程數據錄入、轉換、遷移和維護,全球Callcenter技術支持服務,應用軟件開發和現場實施,軟件測試業務,以及企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咨詢服務與實施等等。另外還有少數的軟件包產品的開發。
軟件外包市場發展狀況
GartnerDataquest統計顯示全球的IT外包市場規模在2005年達到了3,171億美元,相比2000年的1,74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2.7%。在全球IT行業從2000年已經陷入低迷狀態的情況下,IT外包市場規模的增長非常難得。
全球軟件外包的發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國家,外包接包市場主要是印度、愛爾蘭等國家。其中,美國市場主要以印度為主,而歐洲市場則被愛爾蘭壟斷。近年來,菲律賓、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軟件外包業開始快速發展。
1、印度:軟件產業以外包服務為主
印度抓住20世紀90年代后期世界外包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利用其優秀而成本相對低廉的軟件人才優勢,以承接軟件外包為突破口,形成了以軟件承包和服務出口為主的軟件產業發展模式。1997年2005年,印度軟件出口額從16.5億美元增長到23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9.5%,軟件出口額占到軟件產值的80%,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軟件出口大國。
2、以色列:重點發展應用軟件研發
以色利軟件企業不追求產業鏈的完整,而利用自身優勢領域的核心技術為突破口帶動軟件出口的發展,重點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的應用軟件產品。目前以色列在安全軟件、商業管理軟件、嵌入式軟件等方面具有核心技術,2004年的軟件產業出口額為30億美元。
3、愛爾蘭:軟件本地化
愛爾蘭把自己定位在"美國軟件產品歐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是美國公司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和集散地。目前愛爾蘭是歐元區中唯一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作為歐盟成員國,勞動力流動非常便捷。愛爾蘭利用這種獨特的優勢大力發展面向歐洲非英語國家用戶的軟件本地化活動。
中國軟件外包的競爭力分析
1、軟件外包市場規模
隨著日本外包市場空間的擴大和對歐美外包市場的開拓,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成本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軟件外包服務市場,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對軟件外包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中國的軟件外包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大。2005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達9.2億美元,較2004年的6.33億美元增長了45.3%,在全球外包產業中的份額僅為2.3%。預計到2010年,中國軟件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70.28億美元,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8.4%,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0.2%。
國際數據公司(IDC)2006年初發表的報告中顯示,2005年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達到了9.3億美元,同比增長55.6%。IDC預計2005-2010年這個市場的CAGR將達到41.2%。IDC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公司認為他們取得了超過30%的增長,92%的公司雇傭200名以上的工程師。
日本目前仍舊是中國的最主要的目標市場,2005年有60.1%的收入來自于日本客戶,中國的供應商進入日本外包市場已經超過10年,市場相對成熟,成長潛力也要弱于市場整體市場。來自歐美地區的收入比重為20.4%,國內的軟件外包企業進入歐美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IDC預計未來5年來自歐美市場的外包CAGR將達到44.7%,是各個地區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但是中國在發展軟件外包方面的環境還需要大力的改善和提高。根據Gartner公司針對全球主要軟件外包國家的發展環境作出的分析,中國與南非、波蘭處于同一水平,而落后于印度、愛爾蘭。特別是在語言、知識產權保護兩個方面表現極差,而優勢在于勞動力成本和費用較低。
2、發展軟件外包的競爭優/劣勢
中國發展軟件外包的優勢主要體現勞動力的低成本和對日外包的優勢,另外軟件的國內市場需求廣闊,國外軟件公司在開發中國市場的過程中,也將相應的開發業務外包給國內企業來完成。劣勢主要體現在國內軟件企業的規模太小和高端人才的缺乏。
未來中國的軟件外包需求增量主要來自歐美外包市場。盡管印度的軟件出口大幅增長,他在北美的IT服務市場份額不過3.82%,而且歐美地區的軟件外包市場規模還在快速擴大,中國軟件企業在歐美市場仍然有巨大的機會。另外印度的大型外包企業出于成本上升考慮,往往只關注大型客戶的需求,中國的企業可以以歐美的中小客戶作為突破口進入歐美市場。而且,歐美企業從地區安全考慮出發,也開始向印度以外國家的服務上發包,這樣在出現意外時,他們也能夠有備份的服務供應商。
優勢劣勢
1.開展對日外包有語言、文化和技術的優勢;2.軟件開發的低成本優勢;3.良好的IT設備和產品的制造能力;4.國內市場大1.軟件企業規模偏小;2.精通英語的軟件人才少;;3.缺乏大規模軟件開發管理經驗;4.缺乏歐美市場市場渠道拓展經驗
機會威脅
1.全球軟件外包趨勢為中國提供巨大的商機2.對歐美市場外包空間很大1.印度軟件外包領域的強大實力是中國發展軟件外包的威脅
中國軟件外包的機會及風險
1、以歐美市場為發展重點
在全球軟件市場上,歐美市場的軟件構件授權業務以及軟件服務業務最為成熟和成功。中國軟件企業只有進入高水平的歐美市場,才有機會學習先進的軟件技術和先進的經營模式,并全面帶動中國軟件產業的國際化。在全球超過3,500億美元規模的IT服務市場中,歐美英文軟件服務市場占了絕大部份份額,可以為中國軟件企業提供最大的發展空間。
2、充分利用政策支持
目前政府對軟件外包給予了很多優惠的政策,這些政策涵蓋了軟件外包業的宏觀面和軟件企業的微觀面。有關政策概括起來有這樣兩類:
(1)第一類:綜合性國家優惠政策
國務院于2000年6月24日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是我國第一個鼓勵和支持軟件產業發展的專項產業政策,也是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18號文件,進一步明確軟件產業發展目標,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盡快提高我國軟件產業的總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國務院又于2002年7月特別制定了《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2002年至2005年)》(國辦發〔2002〕47號)。
(2)第二類:具體性國家優惠政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18號文件,國家六個部委于2001年1月出臺了《關于軟件出口有關問題的通知》(680號文件),對于軟件企業在自營出口權、國際市場開拓資助以及CMM認證費用資助等多方面均有優惠和扶持措施。
3、風險
目前中國的企業在軟件外包的出口能力上面還無法完全滿足發包方,特別是歐美地區發包客戶的要求,主要包括4個方面:(1)軟件離岸開發能力;(2)市場開拓能力;(3)在岸服務能力;(4)利用中國離岸資源能力。
在軟件外包中,服務商為分析客戶需求要接觸客戶商業機密,往往還要借助客戶的前一版應用軟件,其中也含有大量的客戶商業機密和軟件版權。因此客戶首先關心的是服務商能否絕對有效地保護這些知識產權。但中國市場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遠遠達不到歐美市場水平,影響了歐美客戶向中國企業外包軟件的信心。
重點公司分析
目前國內從事軟件外包業務比較大的公司基本都集中在遼寧、北京、杭州,并且以從事對日外包業務為主。東軟集團2005年的軟件外包業務收入達到了6,270萬美元,以6.8%的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公司首位。其他的主要公司還有海輝、中訊(299.HK)、大連華信、中軟(600536.SH)等。國內A股上市公司中從事軟件外包業務的公司主要是中國軟件(600536.SH)、東軟股份(600718.SH)、浙大網新(600797.SH)
中國軟件
在2004年收購了中國計算機軟件與技術服務總公司的全部股權后,中國軟件已經成為中國軟件行業的國家隊。中國軟件在外包方面的實力目前處于國內前五位,客戶主要來自盈利能力強的歐美地區。在理順外包業務的股權結構后,公司將通過收購兼并和深化與微軟的合作獲得快速發展,2006-2007兩年的收入增長率將達到50%。
另外2006年開始國內將重點在大中型企業中推行軟件的正版化的工作,中軟是國內上市公司中唯一從事LINUX操作系統與辦公軟件的公司,預計5年內來自辦公軟件的收入達到5億元,貢獻凈利潤5000萬。公司在行業應用與系統集成的優勢主要在于政務(包括稅務、工商和審計、安全)、行業解決方案(煙草)和通信領域(主要是鐵路通信)。
東軟股份
東軟股份的大股東東軟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軟件外包公司,2005年軟件外包業務收入達到6270萬美元,市場占有率達到6.8%。目前東軟股份的軟件外包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11%,數字醫療和IT服務分別占22%和65%,利潤主要來自軟件外包和數字醫療。公司的外包業務主要是面向日本的嵌入式軟件外包,目前已經開始重點開發面向歐美的外包業務,公司的行業經驗將使得公司在爭取新訂單時處于有利的地位。
浙大網新
浙大網新目前的業務包括網絡設備銷售、機電總包和軟件外包業務,業務主要由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來運作。
公司目前在美國和日本兩個市場都有進展。在美國市場的客戶主要為金融機構,定位于高端市場。2006年1月道富銀行因信息安全的需要收購了從事道富銀行業務的子公司網新恒宇,公司獲得1844萬元的投資收益。今后公司主要通過網新恒天從事對美國的軟件外包業務,由于公司已經同道富銀行建立起了直接的合作關系,今后這塊業務將獲得快速的發展。
目前公司從事日本外包業務的人員有600人,并分別與NEC和富士電機成立了合資公司網新富士和北京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