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第三方咨詢的定位應該是企業信息化的整體規劃、實施過程的監理、信息系統的評審驗收和績效測評改進三大領域。也可以說重點是信息系統建設的首尾,通過首尾呼應建立第三方咨詢體系,完善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質量。
咨詢作為一個現代工業發展之后傳授經驗和理論的一個新興分工行業,在今天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而從80年代咨詢從西方傳入中國,90年代隨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高潮,提出IT咨詢分支,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老總開始接受信息化的咨詢。
今天看到很喜人的一幕就是一個企業決策者在取舍信息化建設時,首先想到的是充分利用外部的資源,“去找一家咨詢公司,作個規劃再看”“去找些咨詢專家,作幾場培訓,先有概念”等等。今天的企業在市場機制中逐步成熟,轉變以前的萬事靠自身的觀念,開始借鑒外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幫助科學的決策。
1、信息化建設模式
任何企業信息化建設,不管千萬級的ERP項目還是幾萬元的OA系統,其內在的決策過程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步驟:
了解信息系統概念、策略、價值——>分析自身的信息化管理需求――>信息化建設策略――>信息化規劃――>信息化系統項目立項――>信息系統需求獲取――>信息系統實施——>信息系統維護——>績效評價與持續提升
作為企業來說在這幾個階段往往都需要外部力量介入。
管理培訓(咨詢公司)——>管理診斷(自身或咨詢公司)——>管理信息化培訓(信息化廠商或信息化咨詢公司)——>信息系統建設規劃(IT咨詢公司/廠商/自身)——>實施、監理——>維護(外包或IT部門)——>績效評估(咨詢公司或企業)
作為整個企業信息化的流程來說,有如下一些角色參與:管理咨詢公司、IT咨詢公司、IT監理商、IT服務外包商、IT產品商。
2、信息建設的博弈
而就具體IT產品/項目來說是IT產品商和企業之間的博弈,兩者的博弈往往因為信息的不對稱造成博弈雙方的利益失衡。IT產品商往往為了銷售而過分夸大產品的功能和適應范圍,誤導企業選擇不合適的產品,更甚者還利用企業對信息系統的無知進行欺騙性銷售。當然隨著企業信息化開展,企業本身對IT的了解和IT投資的慎重,這些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在下降。而另一方面,很多信息系統的失敗與IT產品商、IT服務商對企業流程的認識理解缺乏,對真實業務實踐的錯誤理解有很大關系。而這些職責不能完全加在IT產品/服務商身上,企業由于缺乏IT語言溝通也無法完全傳遞自身的需求。諸如此類的信息溝通不暢,造成博弈成為零和甚至是負的。
而引入中立的第三方咨詢,擔當管理培訓、診斷、規劃、監理、績效評價等職責,能使得三方博弈成為一種比較均衡的利益態勢,最終使得信息化建設項目成為三方得益的項目。
3、第三方咨詢的定位
作為第三方咨詢不同于廠商所提供的基于產品的管理培訓、產品實施咨詢、產品應用效果的測評,第三方咨詢應該站在獨立的角度,從企業的利益出發客觀的進行信息化的咨詢。但是由于第三方咨詢存在價值在于對咨詢的專業知識、溝通廠商和企業的共同語言,而本身對產品實施和產品理念方面的知識和理解不如廠商和專業的IT服務商,因此對于第三方咨詢的定位應該是企業信息化的整體規劃、實施過程的監理、信息系統的評審驗收和績效測評改進三大領域。也可以說重點是信息系統建設的首尾,通過首尾呼應建立第三方咨詢體系,完善提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質量。
通過這樣明確市場定位,咨詢公司和信息化廠商的咨詢各行其責,在各自的領域深耕,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才能真正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全方位成長,推動企業信息化向產業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