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中國鋼鐵產量突破了4億噸大關,超過了全球總產量的1/3,連續11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消費國,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國內鋼鐵行業的產能普遍偏低,粗放型經營特征非常明顯,這樣將嚴重阻礙國內鋼鐵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因此國家將繼續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和鋼鐵企業的重組。
根據《鋼鐵產業政策》,到2010年,鋼鐵企業數量將有較大幅度減少,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的產量要占全國鋼鐵總產量的50%以上,到2020年達到70%以上。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國內鋼鐵行業將會出現大量的兼并重組現象,小型的、附加值低的鋼鐵企業將難以生存,出路只有被兼并或者轉行。而以寶鋼、武鋼等為代表的國內大型鋼鐵企業將成為新的跨地區、跨所有制的鋼鐵巨頭。
兼并之后,勢必會存在鋼鐵企業信息化再建設的問題。軟件分析師認為不能忽視并購企業信息化再建設的問題,對于不同的并購單位,信息化建設要進行充分評估,區別化對待。
對于小型的、粗曠式的鋼鐵企業,由于他們的信息化水平比較低,可以考慮并購后按照母公司的信息系統重新進行建設,要注意吸收母公司的成功經驗,由于子公司和母公司產品的不同,在初始物料編碼上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要重視數據質量問題,為今后商業智能(BI)的應用打好基礎。
對于大中型的鋼鐵企業,由于他們的信息化建設非常復雜、成本投入也非常高,甚至有些企業的信息化投入上億元,因此,對于這些企業,母公司應該謹慎對待,前期對子公司的信息化狀況進行充分的評估,對于那些評估結果處于中上等的企業,可以考慮維持原有的信息系統,通過數據共享和母公司進行有效的銜接,逐步進行規范化,統一化建設。而對于那些信息化建設狀況評估比較差的企業,可以考慮在一定期限內實現平穩過渡,逐步用母公司的信息系統替代子公司的系統。要充分考慮利用原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避免全盤推翻導致大量的重復建設、浪費資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