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T 發展的歷史看來,一向都是先有管理理論之后才發展出相應的IT 系統,從最早的MRP 到ERP 乃至于到近幾年的CRM和Supply Chain,無一不是按照這樣的發展進程演變出來的,只是發展到最后,業界反而搞不清楚這些相關的名詞的來源了,經常不自覺的把這些管理理念理解成了某種IT系統,看上去有點本末倒置,但其實背后暗含著行業發展的內在規律。
一個行之有效的IT 管理系統,背后一定是有管理理論的支撐的。原因很簡單,所有軟件廠商是不會無中生有的,一套完整的 IT 管理系統沒有理論體系支撐的話,他本身的框架就存在很大的不穩定的危機。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什么這些管理理論最后都變成了IT 系統的代名詞了呢?筆者認為,理論上來說,實施這些管理理論不使用計算機系統也完全可以實現,但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所以,現在已經沒有有人愿意采用純人工得方式來實現這些理論;也就是說,采用計算機管理系統能夠更好的幫助企業實踐這些創新的管理理論。因為這些管理理論幾乎無一例外的具有資料量大或需要大量運算不能出錯、或是需要對流程產生嚴密控制的特性,這也就說明了計算機系統在實現這些管理理論上具有的獨特優勢。
綜上所述,IT 系統其實肩負了企業內部一個相當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幫助企業更好的控制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
由此,企業戰略規劃與 IT 規劃之間的關系也就呼之欲出了。在企業戰略規劃的過程中,最后一定會形成制度,否則這些戰略規劃只是空中樓閣,而IT 規劃的工作就是在了解企業戰略規劃后,去預見會產生什么相應的制度,這些制度落實的過程中需要什么相應的 IT 系統,如何把這些IT系統拼在一起,就是所謂的 IT 規劃了。
當然也有些公司把 IT 能力當成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這時候二者的順序就有可能會反過來了,當出現一種新技術的時候,公司就可以利用這種新技術強化公司的競爭力,進而影響企業的戰略規劃決策,這也是另外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案例經常發生在一些比較重視客戶關系管理的公司,透過實施 CRM 重新檢視企業內部的相關制度以及能夠提供的服務,從而與客戶建立起全新的關系,無疑的這樣的 IT 規劃的價值對企業帶來的效益會更高。
CIO想要做好 IT 規劃,除了對組織本身非常了解外,持續的觀察組織所在的產業發展狀況也非常重要,因為產業中大家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只是有些人先遇到,有些人晚遇到而已,所以行業內的相關經驗是非常有借鑒價值的。比如,當我們發現某些手機公司因為無法掌握好渠道內的庫存而導致產生大量的跌價損失甚至因此退出中國市場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如何掌握渠道庫存將會越來越成為手機原廠的核心戰略,如果 IT 規劃中能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的話,那就能和企業的戰略規劃有非常好的結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