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軟件領域的熱門話題中,除SOA之外,CMDB(配置管理數據庫)是另一個關鍵的詞匯。作為ITIL/ITSM(IT服務管理)的核心,CMDB正從管理軟件附屬品逐漸成為主流的戰略核心,這從06年以來主流管理軟件廠商在CMDB領域的頻繁動作可見一斑:首先是06年3月惠普軟件在2006亞太區論壇上宣布了Active CMDB策略;5月,IBM、惠普、BMC、富士通等共同宣布將制訂CMDB互操作規范的標準計劃;隨后,IBM、BMC、CA相繼宣布拓展和升級自己的CMDB產品。盡管對于絕大多數的企業而言,CMDB大規模應用的時代還沒有到來,但CMDB的迅速發展正在引起CIO們的關注。
CMDB地位:ITIL的戰略核心
CMDB概念已面試很久,此前,CMDB作為管理軟件的附屬品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CMDB成為關注焦點的原因之一是ITIL(IT基礎架構庫)的普及與應用,隨著企業對IT管理和運營的要求越來越高,ITIL作為IT服務管理的國際標準已經被廣泛接受和應用。ITIL為6個主要IT業務流程——配置管理、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服務幫助臺和版本管理設計了旨在提升IT運維效率的最佳實踐。而CMDB則作為信息的組織和存儲機制,為ITIL所有的業務流程提供基礎信息庫管理,并實現了流程間的集成和控制。
Forrester調查報告指出:“在IT服務管理中,配置管理的任務就是提供精確的系統基礎結構信息。而CDMB由于存儲了企業中用于提供和管理IT服務的細節信息。因此,實施CMDB是配置管理的核心。”企業的IT環境越來越復雜,數量龐大、品種繁多的IT相關設備之所以很難管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總是散布在企業的不同系統中,而且信息的格式、內容也是千差萬別,難以統計、查詢、利用這些信息。同時在企業面對各種審計的過程中,如何快速提供準確的配置信息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而CMDB就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
中國惠普公司軟件部產品市場經理初明指出:“CMDB存儲與管理企業IT架構中設備的各種配置信息,它與所有服務支持和服務交付流程都緊密相聯,支持這些流程的運轉、發揮配置信息的價值,同時依賴于相關流程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在實際的項目中,CMDB常常被認為是構建其它ITIL流程的基礎而優先考慮,ITIL項目的成敗與是否成功建立CMDB有非常大的關系。”
IBM軟件部Tivoli中國區技術經理秦磊則以變更管理為例指出了CMDB的核心作用,“據IDC和Gartner的報告顯示,70%~80%的IT相關問題與環境的變更有著直接的關系。實施變更管理的難點和重點并不是工具,而是流程。即通過一個自動化的、可重復的流程管理變更,使得當變更發生的時候,有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去執行,能夠預測到這個變更對整個系統管理產生的影響,并對這些影響進行評估和控制。”而變更管理流程自動化的實現關鍵就是CMDB。在這一過程中,CMDB就是匯集和支配變更與配置管理信息流轉的基礎部件。
BMC亞太區服務管理總監Jason Andrew也指出,任何一個關注IT流程的實踐和成熟度的組織都需要了解CMDB,并通過CMDB來高效地管理他們的IT基礎架構,實現服務管理的目標。
CMDB現狀:功能、標準待成熟
近年來,CMDB概念不斷演變,從獨立的數據儲存集合到整合的數據儲存,再到單一的中央數據庫,每一次演變都朝著ITIL的目標邁進。從產品化角度看,包括惠普、BMC、IBM、CA等在內的管理軟件廠商都提供了CMDB產品,但是CMDB產品無論在管理功能、標準還是互操作方面都還很不成熟。06年3月份,Gartner對流行的數據庫做了評估,評估的結果不容樂觀,當前數據庫和數據倉庫在設計上沒有考慮CMDB,缺乏實現CMDB功能的四項有關管理的關鍵功能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聯邦、調和、同步、映射與可視化。因此,Gartner提醒用戶,“早期使用現有服務臺工具的CMDB用戶有必要對這些工具重新評價,而對于剛開始接觸CMDB的用戶,應提前做好流程、組織和數據的準備。有意與廠商建立伙伴關系的企業應該在其CMDB工具中至少包含這幾種關鍵的功能:聯邦、調和、同步、映射和可視化。”
另外,盡管CMDB已經出現多時,然而其互操作性卻并未發展到其應該達到的程度。到目前為止,CMDB仍然沒有硬性的業界標準,Jason Andrew指出,“目前,不同廠商的CMDB產品與工具沒有共享信息的標準方法,很多IT信息的收集必須通過人工方式。如果各個廠商與工具有一個共享和訪問配置數據的標準方法,企業可以使用CMDB為分散在多個數據源上的IT信息創建更加完整、準確的視圖。這樣就可以更加輕松地跟蹤IT環境的變化。”
初明也指出,目前的CMDB產品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是缺乏標準,ITIL只是提出要建CMDB,但對于怎么建、建成什么樣的CMDB并沒有明確的指導性意見,數據的整合、共享非常麻煩。第二是和ITIL流程的集成性差,限制了CMDB充分發揮其價值,并且造成了CMDB信息無法通過流程提供準確的保障。第三是和其他系統的集成性差,系統間的信息無法同步,造成信息的矛盾。第四,缺乏自動化的配置采集,導致很多信息只能手工錄入、人工維護,無法及時、準確地提供配置信息。
目前,各廠商CMDB產品功能不斷升級完善,而且隨著CMDB逐漸走向主流,公司與企業間制定相應標準的時機也已成熟。06年5月,IBM與BMC、富士通、惠普等廠商共同宣布一項計劃,旨在制訂一項開放的業界規范,即CMDB互操作規范,該計劃將在06年晚些時候向行業標準機構提交規范草案。
CMDB市場:激烈拼搶先機
盡管CMDB的頻繁曝光出現在06年,但業內廠商其實早已看到了CMDB的市場先機,并進行了精心的準備。惠普和IBM去年分別收購了Peregrine和Collation公司,以增強在該領域的實力。在完成對Peregrine的整合后,06年3月,惠普率先發布了CMDB策略,以Active CMDB(主動式CMDB)作為OpenView全線產品的基礎數據庫,緊密整合各管理工具間的互動性以達到自動化作業處理能力。初明表示,惠普Active CMDB與市場上同類技術相比最大特點在于它是以作業流程邏輯的方式運作,記錄并管理各種配置信息數據,采以聯邦方式連結各種管理工具,以作數據交換及同步之用。由于Active CMDB的技術底層采用SOA的標準化架構方式,因此即便相關數據是存放于不同管理數據庫中,都可通過它的企業服務總線技術(ESB)用以連接各種應用、存取所需數據。
IBM則在06年6月發布了最新的Tivoli CCMDB(變更和配置管理數據庫),Tivoli CCMDB是一個開放、組合的CMDB,它作為一個具有高度擴展能力的平臺可整合來自幾乎所有來源的數據。Tivoli
CCMDB特別強調了管理能力,內嵌了變更和配置管理流程,可通過采用自動化、預配置和可定制的工作流對變更和配置進行管理,同時Tivoli CCMDB具有四個關鍵特性:聯邦、調和、同步、映射與可視化。
秦磊表示,聯邦是指能夠充分利用來自其他數據源的信息,對CCMDB中包含的記錄源屬性進行存取,將多個數據源合并至一個視圖中,生成連同來自CCMDB和其他數據源信息在內的報告;調和能力是指通過對來自每個數據源的匹配字段進行對比,保證CCMDB中的記錄在多個數據源中沒有重復現象,維持CCMDB中每個配置項目數據源的完整性;自動調整流程使得初始實施、數據庫管理員的手動運作和現場維護支持工作降至最低;同步指確保CCMDB中的信息能夠反映聯合數據源的更新情況,在聯合數據源更新頻率的基礎上確定CCMDB更新日程,按照經過批準的變更來更新 CCMDB,找出未被批準的變更。應用映射與可視化,舉例說明應用間的關系并了解應用和其他組件之間的依存關系,了解變更造成的影響并幫助診斷問題。
Jason Andrew表示,BMC Atrium CMDB已安裝在全球幾百個企業級客戶處,06年,BMC已經推出了第二代的CMDB產品。Atrium CMDB可以與BMC的IT服務管理(ITSM)、身份管理、應用管理、主機和發現產品等進行無縫集成。它既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解決方案進行購買,也可以作為許多解決方案的功能的一部分打包提供,如資產管理和變更管理。BMC不僅提供一個單獨的解決方案,它提供一個開放的系列接口用以同其它的應用之間共享數據。
CA在06年7月宣布了升級其配置管理數據庫(CMDB)的計劃, CA CMDB包含了一個帶指向其他數據源的鏈接的中央聯合數據庫,CA把這些鏈接稱為通用聯合適配器。它不需要IT經理拋棄現有的數據庫并將配置數據移動到其他服務器;允許數據存儲在多個位置,而中央數據庫知道數據所在的位置。
隨著各廠商在CMDB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CMDB市場將會更加繁榮。Jason Andrew指出,歷史上曾有許多IT企業使用它們專有工具和流程建立了CMDB。目前,市場上許多公司提供了基于ITIL流程的標準解決方案來建立CMDB。由這些公司在過去幾年間提供的創新技術已經改變了CMDB,極大地提高了CMDB的效力,使得CMDB已不僅僅是一個信息收集的容器,而是包含在每一個服務流程中,成為所有IT服務管理的基礎。
作為IT管理的核心,CMDB不僅是各大管理軟件廠商關注的重點,也逐漸成為系統管理項目實施的熱點。在很多的案例中,由于忽視了CMDB的因素,ITIL的深入應用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同時,由于CMDB是IT管理信息的集中,在法規的遵從性實施和管理上,CMDB也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而在具體實施中需要注意的是,CMDB項目不是一個簡單的軟件安裝過程,而是一個咨詢、培訓、實施、優化密切結合的綜合過程;涉及到平臺工具采購、咨詢服務、實施服務、培訓、甚至擴展開發等內容;同時,CMDB項目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企業后續的投入和不斷改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