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計算正在殺死運維嗎?
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企業上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企業上云的初衷是把復雜的IT基礎設施交給云平臺去管理,企業可以專注于業務與應用、從而降低企業IT運營成本,提高IT部門工作效率。
因此有人會誤以為,業務上云以后,運維就和企業沒有關系了,只要業務系統可用就完事大吉了。然而實踐并不如想的那么簡單,而是給運維人員新的責任和機會,云平臺的管理和運維依然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監控,維護和故障排查,在云環境下配置和管理各種服務,并進行性能優化和安全管理。此外,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混合云和多云架構,運維人員需要具備跨云平臺和多廠商的技術能力,熟悉各種云服務的特性和最佳實踐。
傳統的運維工作主要是針對物理服務器的維護和管理,而上云后計算資源變得抽象化,同時資源的管理和調配更加靈活和自動化。這意味著一些傳統的運維工作,如物理服務器的安裝、維護和更新等,在云平臺上可以更加高效和自動化地完成。
因此,可以說云計算對運維帶來一定的變革,使得一些傳統的運維工作得以自動化和簡化。但隨著云計算的發展和普及,對于精通云平臺和云服務的運維人員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他們仍然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確保云環境的穩定性和性能優化。綜上所述,并不能簡單地說云計算正在殺死運維,而是運維正在適應云計算的變革,并轉變為更加高效和價值導向的角色。
二、業務上云的優勢
1. 節約運營成本
企業自身不用再購置服務器,減少開支;上云后,可以租用云服務商的設備,便捷、價格優惠。
2、增強業務擴展能力
云服務商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往往會在云平臺上提供更多更好地擴展服務
3、平臺資源共享
云服務平臺與互聯網具有連通性,可以保證用戶現有應用與云上部分實現無縫對接,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三、云上運維新挑戰
業務上云,對于業務運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傳統運維環境下所有的IT基礎設施和數據都是由用戶自己掌控,從心理上來說用戶感覺會更安全,對公網的暴露面也更小。一旦用戶將業務和數據都遷移到公有云,用戶會感覺自己到了一個攻擊叢生的戰場一樣,運維將面臨新的安全風險和挑戰。
1. 運維流量被劫持
公有云場景下運維最大的變化是運維通道不在內網,完全通過互聯網直接訪問公有云上的各種運維管理接口。很容易被中間人劫持攻擊,造成運維管理賬號和憑證泄露。
2. 數據安全存在風險
云端、災備中心、離線備份介質、網絡、云終端、賬號和密碼,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泄密點,帶來不安全因素。
3. 風險被集中,故障影響更大
相對于傳統的分散計算,云計算把資源集中在一起,因而風險也被集中。云端成了單點故障,如果云端發生事故,則影響面非常巨大。
4. 用戶對數據和技術的掌控靈活度降低
對于 IaaS 云服務,用戶無法掌控基礎設施層;對于 PaaS 云服務,用戶無法掌控基礎設施層和平臺軟件層;而對于 SaaS 云服務,用戶失去了基礎設施層、平臺軟件層和應用軟件層的掌控。
業務上云的優勢與運維的風險并存,云上運維勢在必行。
四、云上運維的進階之道
很多企業會認為,業務上云了,運維的事情和我就沒有關系了,只要業務系統可用就萬事大吉。
這種觀點顯然存在誤區,不論是IaaS,還是PaaS,云服務商只是提供了一個基礎環境給用戶,至于應用部署,系統搭建,業務系統健康度等,云服務商并不關注,相應的運維監測服務則需要另外付費購買。
上云后,用戶對數據掌控靈活度大大下降,且系統運維的工作不會減少,傳統的運維手段不能滿足云上業務需求,相應的“云上運維“便應運而生。
1. 縝密部署,保障數據安全。
對于每臺接管的服務器都會進行安全加固、部署入侵檢測系統以及與客戶共同施行系統使用規范,最大限降低云端的安全風險,保障數據安全。
2. 全棧監控,閉環值守。
對業務系統一站式監控,如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組件、業務監測等,提供專業縝密的運維監控。
3. 快速定位問題,降低故障風險。
多源數據分析,根據CMDB資產配置關系,以故障樹形式進行機器算法分析,第一時間深度關聯分析定位故障根因,及相關影響,減少故障風險。
4. 實時監測,全天候管家。
線上值守,線下閉環,對發現的問題快速響應并確保工單閉環完成,主動監控并響應處理,實時掌握系統狀況,減少安全隱患。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LinkSLA」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LinkSLA/article/details/134420579